当前位置: j9九游会官方-j9九游会官网 > 中医养生 > 穴位养生 > 正文

檀中血是人体哪个位置-j9九游会官方

更新日期:2023-12-09 13:04:52  来源:养生之国

导读人体的穴位是非常神奇的,因为当人们的身体发生疾病症状的时候,能够通过具体的穴位来控制疾病的严重性。檀中穴是一个关键的穴位,通过按摩能够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。中医的按...

檀中血是人体哪个位置

人体穴位是非常神奇的,因为当人们的身体发生疾病症状的时候,能够通过具体的穴位来控制疾病的严重性。檀中穴是一个关键的穴位,通过按摩能够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。中医的按摩方法是非常有效的,可是檀中穴是人体哪个位置呢?

位置:在胸部前正中线上,平第4肋间,两乳头连线之中点。

经属:任脉,是足太阴、少阴,手太阳、少阳;任脉之会。气会膻中心包募穴。被击中后,内气漫散,心慌意乱,神志不清。

操作:分揉法和推法,揉用中指端按揉,约揉50~100次;

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

檀中血是人体哪个位置

治病症:胸痹心痛、腹部疼痛心悸、心烦、呼吸困难、过胖、过瘦、呃逆、咳嗽、气喘、咯唾脓血;产妇缺乳症、乳腺炎、噎嗝,收缩等。

解剖:在胸骨体上;有胸廓(乳房)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;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。

穴位配伍:

配曲池、合谷(泻法)治急性乳腺炎;

配内关、三阴交、巨阙、心平、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;

配中脘、气海治呕吐反胃;

配天突治哮喘;

配乳根、合谷、三阴交、少泽、灸膻中治产后缺乳;

配肺俞、丰隆、内关治咳嗽痰喘;

配厥阴俞、内关治心悸、心烦、心痛。

刺灸法:平刺0.3~0.5寸;可灸。

附注:心包经之募穴,八会穴之气会。别名:元儿穴,胸堂穴,上气海穴,元见穴。

穴义: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。
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暖燥之气。

运转规律:凉湿水气由天之下部汇入本穴并吸暖下行天之上部。

功用作用:募集心包经气血。

治法:寒则补之灸之,暖则泻针出气。

补充内容:(国度针灸穴位取穴规范)

穴位名解

(1)膻中。膻,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,此指穴内气血为吸暖后的暖燥之气。中,与外绝对,指穴内。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。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,至本穴后进一步吸暖胀散而变化暖燥之气,如羊肉带有辛臊气息普通,故名。

(2)元儿。元,首也,气也。儿,气之子也,水也。元儿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中含有一定水湿,非为枯燥之气。

(3)胸堂。胸堂名意指本穴位于胸部也,无它意。

(4)上气海。上气海穴,此与任脉下部气海穴绝对而言,指本穴为任脉的生气之海。

(5)元见。元,首也,气也。见,分明也。元见名意指穴内的吸暖胀散之气不言而喻。

(6)气会。本穴物质为胸堂上部的气态物聚集而成,故为人之气会。

(7)心包募。募,募集也。本穴物质为胸部之气聚集而成,在本穴吸暖后内行于心包经所在的天部层次,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保送之地,故为心包募穴。

关于穴名

释名

本穴最早见于《灵枢•根结》篇:"厥阴根于大敦,结于玉英,络于膻中"。膻中,按《简明中医字典》注解有如下四层含义:①穴名,②指胸腔内"心包"所在处,③专指"心包",④泛指胸中。膻中为心之外围,代心行令,居于胸膜之中。此穴在胸,居两乳之间,心包膜所在之处,故名。

别名

《甲乙经》作膻中、亶中,《巢氏病源》、《千金》、《外台》均作"亶中",古代膻、亶相通,故今均作膻中。《甲乙经》一名元儿,《千金》一名胸堂,《针灸大成》一名元见,《类经图翼》一名上气海,尚有元况[1]等名称

定位取穴

《甲乙经》云:"在玉堂下一寸六分,直两乳间陷中,任脉气所发,仰而取之"。此说历代针灸典籍基本仿之。当今人们在临床中结合男女解剖结构,使该穴的定位取穴更加准确而实用。其定位法为:在胸部,当前正中线上,平第4肋间隙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。取穴:仰卧,男子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;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。

主治病症

古籍记载

历代针灸医家对本穴的主治病症论述颇多,但大都集中在气病范畴。如治肺气咳嗽,上喘唾脓,不得下食,胸中如窒;疗膈气呕吐涎沫,妇人乳汁少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上气短气,咳逆,噎气,喉鸣喘嗽,心胸痛,风痛,肺痈,唾脓(《针灸聚英》)。膻中、天井主胸心痛,缺盆、膻中、巨阙主咳嗽,膻中、华盖主短气不得息、不能言(《千金》)。膻中、少泽、大陵治胸前两乳红肿痛(《大成》)。

现代应用

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、气喘、气短、咳唾脓血、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,噎膈、臌胀、呕吐涎沫等消化系统病症,胸痹胸痛、心痛、心悸、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无乳、瘿气、霍乱、转筋、尸厥等其他病证。总之,临床运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变,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。

该穴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,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,诸如肺气不降之上逆、心之气血郁滞以及肝气郁结等症。例如笔者常用该穴点穴治呃逆,获得手到病除之效果。

有人取膻中穴采用雀啄术治四肢麻木、兔脑垂体埋藏治疗支气管哮喘、针刺拔罐小儿急性支气管炎,膻中透鸠尾治急性心肌梗塞、心绞痛,配乳根针刺治乳汁不通等都收到良好疗效。

景维廉等采用膻中穴割脂治疗乳癖150例,结果治愈128例,占85.3%;显效18例,占12.0%;无效4例,占2.7%;总有效率97.3%。

李洁等总结1981~1998年公开发表在200余种医学期刊上有关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论文240余篇进行分析,指出膻中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最常用的8个穴位之一(132穴次)。本穴为气会,肺主气,司呼吸,且穴位近于胸部,可理气宽胸,故为治疗呼吸系统病症的常用穴。

刺激经穴脉络,使经络通利,气血调和,故治乳癖、乳汁不通效佳。乳汁分泌与经络脏腑相关,气机调畅是重要环节,而本穴调气作用强,故为治疗乳汁少的重要穴位。

本穴治疗消化系统病症及其他病症,也是从调气角度实现的。笔者在临床运用中也发现,许多患者在接受该穴施术后自觉腹内气体流动,胸部舒畅宽松,有的还可听到肠鸣音。刺灸该穴能通畅上焦之气机,通达经络,理气散瘀,一切气病皆可选用。

膻中为任脉穴位,心包募穴,八会穴之一,气会膻中。《灵枢•海论》篇曰:"膻中者,为气之海"。《难经•四十五难》曰:"气会三焦外,一筋直两乳内也"。清•徐灵胎《难经经释》云:"三焦外,谓在焦膜之外;两乳内,谓两乳之中,任脉之所过,即膻中也"。因此,对本穴的认识古人已有了一定的论述。膻中穴为理气降逆的要穴,临床中被广泛运用

檀中血是人体哪个位置

阅读全文
网站地图